临近年终,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推出优惠活动,除了发放优惠红包和各种类型的满额返利之外,抽奖活动凭借简单的操作、新颖的方式和丰富的奖品,逐渐成为平台和商家营销新模式。
然而由于平台套路多、监管不到位,虚假宣传、抽奖猫腻等现象频频出现;不少网友不仅没当成中奖的“锦鲤”,反而咬了不法平台和商家的“诱饵”,导致个人信息被泄露、合法权益被侵犯。
个人信息频被套
一网友称“双11”期间参加了不少购物平台的线上抽奖活动,大部分活动需填手机号和微信号才得抽奖资格。“以为抽奖平台是为了及时通知中奖者才收集联络方式,没多想就直接填了。”
不想之后频繁接到推销产品的骚扰电话和短信,这样不得不怀疑个人信息被平台卖给了商家。同时,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给不法分子,增加遭遇诈骗的风险。
平台泄露参与抽奖用户的个人信息,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建议广大网友不要盲目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一旦发现自己的信息被平台泄露,要注意收集保存好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映举报。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对平台进行监督处罚,必要时追究平台的刑事责任。
虚假宣传为“圈粉”
今年10月,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篇宣称“寻找杭州锦鲤,100家霸王餐免费送”的公众号文章刷屏。文中列出长长的奖品清单,有网友按照清单找到部分商家求证,有些商家表示没有接到活动邀约。
公众号的这种做法,造成参与活动商家众多、中奖商品琳琅满目的假象,实际上却是夸大、虚假宣传,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及公平交易权。
还有部分微信公众号为了给自己“圈粉”,假借他人名义设置抽奖活动。
近日,一“武大校友圈”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寻找一名“武大锦鲤”,只要进公众号回复“1”就能参与抽奖,奖品有上万元现金、高档手机,还有某婚恋APP的终身VIP会员等。武汉大学校友会发布官方声明称,该号系个人公众号,与武汉大学、校友总会均无关联。
针对虚假宣传及以“圈粉”为目的的抽奖活动,监管部门要积极主动作为,有针对性地消除监管盲区,依法运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指导、市场准入、行政监管和行政处罚等权限,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中奖概率随意设
今年9月,浙江宁波市丹西市场监管所接到举报,称辖区某母婴电商天猫店设置的抽奖活动没有注明奖项概率、奖金金额和兑奖条件等信息。经查,发现该店采用的是一款名为“抽奖精灵”的软件,每一次抽奖的奖项、概率可以自由设置,而该店直接将一等奖的中奖概率设置成零。
最近一位名人在微博发起的转发抽奖活动也备受质疑。网友发现,中奖的113人名单中,只有1名男性,其余均是女性,由此怀疑抽奖系统的公信力。虽然微博回应称女性用户相对活跃,所以中奖概率相应较高。但网友并不买账,认为由于自己不是活跃用户而导致在抽奖活动中被降权、被过滤的行为并不合理。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违反者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抽奖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既涉及结果正义,也涉及程序正义。互联网平台要将抽奖规则、抽奖流程透明化,也要有第三方公证处来进行公证,防止中奖黑幕出现。
邮箱:sky@leekind.com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建南金融中心1101
服务热线:400-886-1206